展开目录

学习素描时,研究画家的技法步骤和速写式的作品,比研究一幅完整深入的作品更容易了解到画家的造型思路和处理技巧。图4的示范画家也是位雕塑家,也许是这层原因,他画素描时有很强的结构意识和体积空间意识。他以块面概括形体,非常注意对造型上主要骨点的控制和对形体整体力度的把握。下面,我们就对他的作画过程及作品作简要分析:
    一、观察、感受写生对象形象气质特征,选择角度构图。模特处在右顶侧光下,中年男子,骨骼突出,硬朗,有些沧桑感。
二、以简洁的方直线切出基本形,确定五官的比例位置。并进一步切分五官及头部大的体块组合。   
三、参照对象的明暗调子分布情况,结合自己对形体解剖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地切分小块面。物体因受光照才得以显现,所画结构与调子并不相互排斥。只有结合对象解剖规律和调子分布来分析形体,才能客观有效。    四、用调子来归纳小块面,铺出所有背光部,进而丰富块面之间的衔接与过渡。
五、加强明暗交界线一带的刻画。用点或短线排列成组,强调眉弓、颧弓、咬肌、下颌线等处的转折关系。强调上眼皮、眼袋、鼻尖、鼻翼、嘴唇等处的厚度及转折。以明确的线条交代脸部外轮廓。轮廓线的软硬、方圆、穿插力求体现内部的结构关系,切忌简单化、概念化。眼睛处在暗部,处理得较为含蓄,稍加强调眼球部的反光。头发强调它的投影,以简洁的线条概括头发大的体积及形态特征,未作深入刻画。眉眼、鼻头、嘴线、嘴窝等处关系到人物情绪的表达,故刻画得较为深入,最后,回到整体,根据第一步的印象强调一下整个形体的力度及人物神态特征。
    从整体上看,这幅画光感强烈,结构硬朗。作者有意强调线条、体块方硬的感觉;用笔粗放老辣,有力地体现了肌肤质感;对形体结构的表现也非常到位。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画家对模特那种严峻、静默、沧桑的气质特征交代得非常透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件素描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习作的范畴。
 
    和前图相比,这幅画用笔温和,因为表现对象的形象是朴实、敦厚的。描绘侧面人像,画家抓住颞骨线、眉弓、颧弓、咬肌、下颌线及下颏等关键处予以强调,突出体积转折。左侧轮廓线的起伏变化显示了额丘、眉弓、鼻梁骨、颏结节等处结构。由于眉眼是视觉中心,耳朵虽然空间位置靠前,但只作了体积上的概括,拉开了它与后脑勺之间的距离,而未作深入的刻画。 
    画家侧重于结构表达,对色调作了归纳。头发通过几组排线分出主要体积层次,交代主要特征。眉、眼、口、鼻及外形上高起显露的额丘、眉头、眉弓、颧弓、鼻粱、颏结节等体~结构交代充分。左侧眉毛上的发丝与左侧的衣领暗示了头部徽微扭转的动势。

这是一副传神之作。人物的表情处理的非常微妙。眉头、眼神、鼻翼、嘴窝等处情绪表达协调一致,体现了画家捕捉人物神态的高超技巧。模特的额头部较窄,画家通过强调颧骨及下颌咬肌等处的宽度突出了这一对比。脸部外轮廓线处理得松紧得当,既交代了结构,又富有个性,耐人寻味。头发的体积感很好,与脸庞的交接很自然。很多初学者由于过分强调头发与脸的衔接处,致使头发看起来像一顶帽子罩在头上一样。画女青年头像,很多人都只注重对于五官的交代。在这里,画家不仅精彩地表达了五官富有个性特色的结构及神态特征,而且抓住额丘、眉弓、颧弓、下颏结节等隆起处,左右对应起来予以表现。并将这些结构衔接起来连成一个隐约可见的内轮廓,与外轮廓相呼应,显示头部的体积结构,使头部的造型更为结实。
    颈部色调变化不多,较为含蓄,但仍有体积。画家抓住几条纵向的结构带,用横向的环状笔触交代体积。头部、颈部有种很微妙的动势,对于人物神态表现很有价值,而初学者往往会忽略对这一关系的交代。
    通过前文对技法步骤及作品的分析,我们应当明白以下几点:
    1、对于形体结构的分析,要结合自己的解剖知识,对对象的感受以及对象明暗调子规律的分布情况来进行。
    2、要善于抓住头部一些关键骨点及隆起处,如额丘、眉弓、颧弓、颏结节等来造型,并着力于这些结构体积的塑造。
    3、五官体积及结构穿插(如:眼睛的球状体积、上下眼睑的厚度、眼角的交接等)力求表现充分,并具有个性,不能概念化。
    4、明确肯定的轮廓线常在结束这一阶段时予以表达,并力求反映形体结构变化,不能空泛,不能概念雷同。
    5、要强化自我感受表达,充分体现对象的气质特征。画出的形象应比眼睛看到的实物更有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画家有自己个性化语言风格,为突出表现对象的感受,有局部的形体作了适当的夸张,初学者不应作此变形。当然,当你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时,也可作一些个性化的尝试。学习,应学习他人的观察方法及表现技巧,不可照搬样式,不求甚解。
 

点赞(0)
返回
顶部